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電 (胡健)劉翔退役已34天,社會各界關于“后劉翔時代”中國田徑之路的走法,充滿疑慮和期待。11日,在山西太原舉行的中國田徑大獎賽期間,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副局長楊培剛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見解。
楊培剛是上海人,他曾是上海市田徑協會副主席。劉翔15歲那年,就引起楊培剛注意。在楊培剛看來,劉翔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。“他有九成是天賦,只有一成是靠后天培養。然而,中國乃至黃種人里,這樣的人才并不多,一方面是教練人員不善于發現,另一方面是當今獨生子女都受不了艱苦枯燥的訓練。”
如何讓中國田徑進入良性循環,楊培剛認為體教結合是大勢所趨。“教育當中就應該包含體育內容,讓孩子從小接觸各項運動,根據興趣和身體發育情況再針對性的培養。”苗子選好了,如何使他們的天賦最大化,教練這一環也至關重要。
“中國不應該只有一個孫海平,現在教練隊伍里有很多外教,他們訓練更精細一點。我們要取長補短,通過外教把中國教練員水平提高,中國田徑的長期發展不可能一直依賴外教。”楊培剛說,目前孫海平成立了教練訓練工作室,希望他在帶運動員的同時,也能帶出一批優秀的教練員。
25歲的謝文駿被譽為是繼劉翔和史冬鵬之后,中國田徑男子110米欄的后起之秀,被稱為“劉翔接班人”。2014年5月19日,謝文駿在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男子110米欄決賽中,以13秒23獲得冠軍,創造個人歷史最好成績。恩師孫海平在賽后激動地說,“中國跨欄后繼有人了。”
在楊培剛看來,從個人身體素質來說,謝文駿在某些方面甚至強于劉翔。“包括抓舉、挺舉這些上肢力量,以及深蹲等。但是這些外在力量如何轉化成內在的整體發力,還需要過程,需要教練進行系統的培養。”